????原題:省教育廳要求各地各校把防范學生溺水工作抓緊抓實
????合力打造“救生圈” 共同守護“生命線”
????隨著氣溫回升,汛期即將來臨,溺水事故進入高發期。近日,省教育廳再次發聲,要求各地各校把防范學生溺水作為學校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緊抓實;呼吁社會各界形成合力,切實保障學生生命健康安全。
????一直以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防范學生溺水工作,省委書記劉賜貴、省長沈曉明、副省長王路等省領導多次對此作出指示批示和部署安排。省教育廳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和教育部有關工作要求,由主要負責同志帶頭實地調研、分析研究海南學生溺水事故的特點及規律,研究制定防范學生溺水的有效措施,通過早部署、多強調、勤督查,堅決防范發生學生溺水事故。
????與此同時,我省還通過出臺相關文件、完善防范中小學生溺水工作機制、普及中小學生游泳教育、建設應急演練基地進行體驗式防溺水綜合演練等方式,多措并舉為防范學生溺水工作不斷“加碼”,取得預期成效。據統計,2019年,海南中小學生溺亡人數比上年下降28.6%。
????省教育廳要求,各市縣政府要將防止學生溺水工作擺到突出位置,高度重視、認真部署,加強統籌協調、加大工作力度,有效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網格式防范工作體系,確保學生溺水死亡事故得到有效防控。
????各市縣教育局、各學校要進一步強化責任意識、風險意識,由黨政主要負責人親自研究部署、親自帶隊檢查、親自抓好落實,把防范學生溺水當作一場持久的攻堅戰來應對;要充分利用媒體平臺、線上教學、“開學第一課”等載體,向教師、家長、學生廣泛深入地宣傳防溺水知識。
????省教育廳、省政府教育督導室將對各地、各部門、各學校的相關工作落實情況進行督查,對工作落實不力的單位通報批評,對工作落實不力造成重大事故的單位,將厘清事故責任,對相關責任人啟動問責。
????同時,省教育廳提醒廣大家長,比起溺水之后的亡羊補牢,從根本上杜絕溺水的隱患才是關鍵。家長一定要對孩子的行蹤做到“四知道”:知去向、知同伴、知歸時、知內容。此外,帶孩子下水時,家長除了給孩子準備好游泳圈和救生衣,更要時刻盯緊孩子,千萬不可站在孩子伸手夠不到的地方。平時在家,家長也要注意給家中的蓄水容器蓋上蓋子,讓孩子遠離盛了水的臉盆和水桶等。
????省教育廳還向社會各界發出呼吁,如果發現有未成年人在沒有監護人在場的情況下,私自在河邊、水庫、池塘等地戲水、玩耍,請一定要及時制止,并幫助他們及時聯系監護人或學校,共同打造防范學生溺水的“救生圈”。(記者陳蔚林)
????科普鏈接
????1
????防溺水的“六不”原則
????不私自下水游泳
????不擅自與他人結伴游泳
????不在無家長或教師帶領的情況下游泳
????不到無安全設施、無救援人員的水域游泳
????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不熟悉水性的學生不擅自下水施救
????2
????哪些情況容易導致溺水?
????●不了解水性,對自己的體力和游泳能力缺乏正確估計,進入水中可能導致溺水。
????●即使是習水性的人,由于未做充分準備活動,下水后突然遭受冷水的刺激,或者游泳的時間過長,體內的二氧化碳喪失過多等原因也會在水下出現四肢痙攣、抽搐,導致失去自主能力而下沉。
????●安全意識淡薄,在非開放的水域游泳,四肢可能會被水底的水草纏繞而導致下沉,或者陷入泥沙而失去控制能力。
????●在水中互相嬉戲、打鬧,發生意外后又驚慌失措,導致溺水。
????●身體不好,患有心臟病、貧血、癲癇及其他慢性病的人,可能在游泳中因冷水的刺激而引起舊病復發,從而導致溺水。
????3
????溺水如何自救?
????不要慌張,發現周圍有人時立即呼救
????放松全身,讓身體漂浮在水面上,將頭部浮出水面,用腳踢水,防止體力喪失,等待救援
????身體下沉時,可將手掌向下壓
????如果在水中突然抽筋,又無法靠岸時,立即求救。若周圍無人,可深吸一口氣潛入水中,伸直抽筋的那條腿,用手將腳趾向上扳,以緩解抽筋
????4
????如何營救溺水人員?
????●遇到溺水人員不要驚慌,不熟悉水性、水下情況不明時,不要擅自下水施救,要及時呼救并撥打110。
????水性不好的人千萬不可手拉手進行救助,可能引起更多人落水溺水。
????●迅速救上岸:最好從背部將落水者頭部托起,或從上面拉起其胸部,使其面部露出水面,然后將其拖上岸。
????●清除口鼻堵塞物:讓溺水者頭朝下,撬開其牙齒,用手指清除口腔和鼻腔內雜物。
????●人工呼吸:對呼吸及心跳微弱或心跳剛剛停止的溺水者,迅速進行人工呼吸,同時做胸外心臟按壓。
????●脫下外套:如果溺水者身上穿著外套,要盡早脫下,濕漉漉的外套會帶走身體熱能,產生低溫傷害。
????●經現場初步搶救,若溺水者呼吸心跳已經逐漸恢復正常,盡快送溺水者去醫院。